近期电商平台频现“2克拉真钻仅售153元”这类与钻石高端定位格格不入的“白菜价”商品,且普遍存在以假充真、伪造证书等乱象,不仅坑害消费者,更扰乱市场秩序。为此,滁州市消保委、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本消费提示,旨在引导广大消费者理性网购钻石商品,依法守护自身权益。
1. 牢记“价格红线”,拒绝低价诱惑
钻石的价值与其材质、工艺息息相关,即便是人工培育的非天然钻石,也需历经复杂的生产流程与严苛的品质筛选,所谓“超低价捡漏”纯属空谈。
当前电商平台上的低价“钻石”乱象,其本质是商家利用消费者的“认知盲区”精心布设的圈套。一方面,商家刻意混淆“培育钻石”与“仿冒钻石”的概念,将合成立方氧化锆、莫桑石、玻璃制品等廉价仿品包装成“培育钻石”售卖,实则二者属性截然不同。
培育钻石的化学组成、晶体结构与天然钻石完全一致,物理特性也高度相似,兼具佩戴与收藏价值;而仿冒钻石成分迥异,硬度低、易磨损,影响佩戴且毫无收藏价值可言。
另一方面,商家还以“清仓处理”“厂家直供”等名义制造“低价紧迫感”,诱导消费者“上钩”。
在此提醒消费者,网购钻石要牢记“价格红线”,1克拉以上的优质培育钻石价格区间在5000-20000元,0.1-0.3克拉的小克拉培育钻石价格区间为300-1000元;1克拉普通天然钻石价格不低于30000元。对于标价低于200元的“大克拉钻石”,其造假嫌疑极大,务必坚决远离。
2. 核查证书真伪,认准权威机构
“假钻石配假证书”已成为电商钻石消费领域的沉疴。
不法商家捏造“国家珠宝认证中心”“国际钻石鉴定协会”等虚假机构名称,篡改成色、净度等关键参数指标,甚至提前搭建证书附带的查询网址与二维码,使其显示的“检测结果”看似“真实有效”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电商平台已形成完整的假证产业链,单张伪造的“鉴定证书”售价仅3-10元,批量购买还可议价,迷惑性极强。
消费者网购钻石需严把“证书核查关”,要求商家提供包含材质、重量等完整参数的鉴定证书,查验证书与实物是否一致,并通过证书上的官方联系电话、官网查询入口等多渠道核对证书的真实性,以及出具证书的机构是否具有检验检测资质,切勿轻信单一的二维码查询方式。对无官网链接、无联系方式的“国外小众机构”证书保持警惕,防止上当受骗。
3. 优选购买渠道,主动送检维权
正规的购买渠道是规避消费风险的第一道防线,消费者网购钻石时,应遵循“平台选大、商家选优、资质选全”的原则,优先选择信誉良好的大型电商平台,避免在无资质审核的小众平台、社交软件或“微商”等处下单。
重点选择在平台认证的“旗舰店”“专营店”等优质商家处购买,可要求商家提供钻石的多角度实物图片、视频及证书扫描件,对“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”“售后概不负责”等霸王条款的商品说“不”。
同时,务必留存完整的交易凭证,包括聊天记录、订单详情、发票单据等。如发生消费纠纷,经交涉,商家拒不配合的,可向电商平台投诉举报,要求其履行监管责任,也可拨打12345热线维护自身权益。
Copyright © 2006-2022 我爱钻石网 www.ilovezua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073970号
深圳市罗湖区翠竹街道贝丽北路金展珠宝广场二十层20F-05/06
深圳市钻永恒科技有限公司